亲!浏览器太古老了,我不能为你服务。
icon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古城西安 > 陕西历史文化名镇的思与变--陕西小镇的路在何方

陕西历史文化名镇的思与变--陕西小镇的路在何方

标签: 人气:- Time icon2015-06-22 17:54 收藏 Comment icon-
赞:-

 

陕西小镇的路在何方 陕西历史文化名镇的思与变

 

历史上,丝绸之路是国与国、人与人交流的结晶,千年前的丝路辉煌,张骞策马西行,郑和扬帆西下,一段久远的故事,一段让人感怀的岁月沧桑。从汉唐到今天,由长安到西安,涉及这一片地域空间的叙事、记忆和想象,充满了变化与不同。

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,悠久的历史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,孕育产生了遍布全省的优美古镇、古村落。它们是陕西传统文化的代表元素,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、生产生活智慧、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,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,寄托着陕西人的一份乡愁。

新丝路,新起点。2013年7月16日,陕西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《关于加快建设全省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(街区)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标志着陕西的历史文化村镇建设开始真正意义上进入了快车道。

近一年多来,随着国家政策支撑下美丽乡村的升温,很多都市人已经开始将乡村旅游作为周末游的必选形式,陕南地区的村镇因山水秀丽也被都市人喜爱。而以关中民俗文化为代表特色的袁家村、马嵬驿,以红色文化为代表的照金镇,以古堡文化为代表的高家堡镇等村镇,以特色鲜明形成了地域性的乡村旅游支点。更有一大批美丽小镇(村落)蓄势待发,寻求为更多的人所熟知……

然而,从客观上来看,我省历史文化村镇发展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、主题同质化、支撑产业不强、投资主体不够多元、推介平台创新不够等困难和问题,制约了我省历史文化村镇的快速发展。

国家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提出的互联互通概念,文化、旅游、贸易、金融、交通、基建将首先受益,对于乡村旅游而言,它的影响巨大。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省份,在实现美丽村镇的目标中让农民富裕起来,当仁不让。美丽村镇将前所未有地改变我们的生活。本周起,由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,陕西日报、腾讯大秦网等机构发起“寻找美丽村镇”活动,探索、挖掘、展示那些明珠般的美丽村镇。

乡愁指引着游子回家的路

天刚麻麻亮,家住渭南西小寨村的村民李远望,就戴着一顶红色的钢盔上了屋梁,开始安排今天的工作。这两日,他打算翻新下家里的老宅子。这块宅子,本是清末洋务时期汉阳知府李殿华的旧居,100多年过去了,已然破旧不烂。

此前,这块宅子曾是村中的私塾,祖父也曾是附近闻名的教书先生。25年前,祖父母相继溘然长逝时,唯一的遗愿是:哪怕再穷,这所宅子决不能卖。后来,村里有了新学堂后,宅子才荒废了下来。

许多年过去了,44岁的李远望觉得该为宅子做点事情了。“我们这个村子是7000多人的大村,又在渭南高新区的城乡结合部,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把老宅子做成一个纪念馆。”李远望说,“不是那种官方的纪念馆,而是农耕文明的纪念馆,记录村子的历史,农民的生活方式。”

宅子很大,李远望打算把它翻新成为一个新式的四合院,这可能需要50万左右的资金。“我小兴土木,盖不出蝴蝶效应。但小人物照样有情怀。别人都觉得农村没人了,城市里的生活好,但是,我就想做农村里的最后一名守望者。”他说。

李远望是热爱着乡土文化的一个小人物,但同时,他也是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下坚守梦想的农民的一个缩影。不论走得多远,“根”在故乡。总有一种情怀像灯塔一般,指引着游子们回家的路。

习近平总书记曾说,农村要留得住绿水青山,系得住乡愁。对于西部地区的人们来说,乡愁是什么?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,是我们共同守卫的精神家园。习近平的乡愁,在梁家河,在人民群众里;中国共产党的乡愁,在延安,在优良作风里;中华民族的乡愁,在陕西,在我们的祖先曾经到达过的地方和高度。

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农村是重中之重。但拥有九亿人口的中国乡村,传统正在被瓦解,亲情间的维系也随着人口流动而烟消云散,在这种急速的消失中,不论是农民还是走出来的游子,对家乡的文化表现出一种“不自信”,甚至是自卑:他们开始迷信城市的种种美好,认为乡村是贫穷和肮脏的,老祖先留下的维系家乡生态的村俗民规,变成了“老古董”。如此,何以谈乡愁?因此,关注乡村文化旅游项目,提振乡村自信,让乡愁变得更美丽,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。

陕西省自从2013年7月启动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以来,各市、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名镇建设的决策部署,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。截至3月底,31个文化旅游名镇(街区)累计开工建设项目875个,累计完成投资49.04亿元。其中,2014年31个文化旅游名镇(街区)新开工建设项目379个,完成投资31.5亿元,占年度任务的105%。今年1-3月份,31个文化旅游名镇(街区)开工建设项目267个,完成投资3.1亿元,同比增长6.9%,占年度任务的10.3%。

近两年时间里,全省文化旅游名镇(街区)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,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及旅游吸引力都得到了较大提升,形成了旅游热点,有一大批镇已成为游客重要的旅游目的地,据统计,2014年31个文化旅游名镇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583.5万人次,同比增长23.7%,旅游收入62.9亿元,同比增长28%。其中国庆期间,接待旅游人数达275.66万人,旅游收入3.68亿元。省级文化旅游名镇的品牌效应显现,带动了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。

如果你现在来到青木川、照金镇等文化旅游名镇,看到的一定是游人如织、接踵摩肩的景象,保护修复完整的老区、基础设施健全的新区也定会让你惊叹。文化旅游名镇(街区)的建设发展,已经成为我省小城镇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……

然而,改变之道仍然长路漫漫,小镇的过去藏满了美丽,但它的未来在哪里?我们一起在努力地走着,思考着,探索着,希望让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关注这些即将消失的文化以及存在现状,重点探寻小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模式。

白鹿原上寻找梦想的年轻人

韩琦峰今年45岁,是西安市未央区人。两年前,他决定用自己辛苦做小生意积攒下来的一点积蓄,和另外七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,在农村做出点大事业。他们看中了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。

白鹿原东坡的安村,这里曾经是先民几百年的村落旧址。胡基的土墙,烟熏火燎的椽梁,门楼上的花雕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。由于交通的原因,村民都已搬迁到原顶平地了。遗留下的老村没有人居住,渐渐地破败和坍塌。

“如果再不开发和保护,也许不远的几年后几百年的村落遗迹就不复存在了。村落是中国文化的根,白鹿原更是这样,我觉得我们应该做点什么,来保护它,也让更多的人知道白鹿原。”韩琦峰告诉本报记者。

怀着对历史的崇敬,对老村庄的使命感,也奔着这里的旅游价值,“白鹿原文化民俗村”项目就在8个人的合计下开工了。该项目坐落于白鹿原畔的老村庄旧址,本着开发保护老村庄、开发老村庄,让废弃的老村庄焕发新的青春,修旧如旧,开发民俗旅游的目的,他们要在这里建一座充满文化人文气息的村庄。

安村历史上曾称白鹿乡,地处白鹿原东坡,秦岭山脉郁郁葱葱,脚下辋川与灞河交汇缓缓流过,美丽的滋水(蓝田)县城历历在目。如果站在蓝田县城望去,白鹿原民俗村就如浓墨重彩的山水画挂在白鹿原边。移民搬迁后的老村遗留下了大量丰富的绿色植被和树木,整个民俗村笼罩其中,皂角国槐等名贵树木比比皆是,一两个人抱不过来不计其数。

由于植被的原因,这里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夏天最热的时节要比蓝田县城温度低上七八度。这里水源丰富,泉水遍布,每家的院落里泉眼就是水井,取之不完,用之不竭。山沟里溪水叮咚,四季长流。

“对于这个民俗村项目,我们其实是效仿了袁家村的成功经验,然后将关中传统民俗,蓝田美食,以及中国千百年传统村庄建筑展示在一起,形成白鹿原的新亮点,带动当地经济的旅游新热点。”韩琦峰说。

他们觉得,村落由于其保留了传统的人文风貌和优良的生态环境,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,体现出中国人的根植所在,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。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老村。

但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,许许多多老的村落渐渐地消失和灭亡。也许不久的将来,老村将成为一种回忆。“如果真有那么一天,我希望白鹿原文化民俗村将成为我们最后的记忆。我们已经投资了6000万,全部完成可能需要3个亿的资金,可能收回成本很难,但是至少我们花钱买了个心安。”韩琦峰说。

在袁家村、马嵬驿的成功之后,像白鹿原民俗村这样的项目也像雨后春笋一般,逐渐地热了起来。好在它们用财富和梦想开始了实践,令人担忧的是,如果项目同质化严重,那它们能承担起复兴陕西美丽乡村的重任吗?

陕西小镇的未来在哪里?

多年以来,一些发达的国家和省份,让美丽小镇(乡村)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已经成为共识。日本和台湾的休闲农业模式,为陕西小镇发展提供了借鉴。

陕西是以农业为主体的中西部省份,乡村地域广阔,乡村人口众多。近年来,陕西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城市发展迅速,城市景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。与此同时,乡村也是经济改革最早的地区,经济水平显著提高。

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把自然、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融入到传统旅游文化中,丰富了旅游业的内涵,是旅游业的一朵奇葩。随着旅游业与农村、农业的不断融合,将进一步带动农村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,成为拓展农业多功能性、促进资源高效用、满足新兴消费需求的朝阳产业。

意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“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”,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现农业野趣,与农民同吃、同劳作,或者在农民家中住宿。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、乡村旅游、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,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。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过程、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,为消费者提供休闲、观光、体验等服务,是实现农业多功能、高效益的新型产业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,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,而且可以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,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,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。

2011年起,由于中国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,中国已是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出境旅游消费国,并形成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。数据显示,2011年国内旅游人数约26亿人次,同比增长12%;国内旅游收入约1.9万亿元,同比增长21%。入境旅游人数1.34亿人次,同比增长1%;旅游外汇收入465亿美元,同比增长1.5%。出境旅游人数7000万人次,同比增长22%;出境旅游花费690亿美元,同比增长25%。

同时,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促进经济持续、快速、健康发展的新举措;是推销名优特产品的重要途径;是筑巢引凤招商引资的好契机;是加强城乡交流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新思路;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环境的重要一环;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。

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,李克强总理提出的“互联网+”的概念,也将为陕西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和保护助力。实际上,世界各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,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,实现旅游目的地各种资源信息的管理发布,旅游资源的网络营销。欧美国家数字旅游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,在不断结合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先进的经验和模式。

美国从20世纪末就开始研究将卫星技术用于旅游信息服务,并结合了电子商务、在线和离线状态时旅游信息的可视化、旅游信息的多媒体展示,并将旅游服务呈现在不同的终端,实现了卫星图像、GPS数据、地理信息和其他与旅游有关信息的集成,实现了旅游信息表达从“模拟化”到“数字化”的飞跃。

无疑,目前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产业融合发展新阶段。而对于西部地区而言,小镇(乡村)旅游开发项目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,大多数旅游服务平台还是将服务范围界定于车辆运输游客参观、旅游景点门票打折售卖等项目,与国家的整体乡村旅游战略计划,从内涵和外延上都相去甚远。

因此,一个真正融入农村、全心全意为农村服务的文化旅游项目,是建设美丽村镇,是民心所向、众望所归的实事,是利在当代、功在后代的好事。

扫码关注 @去踩踏 微信公众号

icon喜欢(-)

网友评论-

评论内容加载中...

您可能感兴趣的